言忘意得 心悟手從 ——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中學部“書法名人堂”常規展記(四)
摘要:中學部立此“書法名人堂”系列書法展活動,期同學在少年階段或能傳承書統、或可蘊養文藝。
總書記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文聯十一大開幕式中說到:“今天,中國的未來無限廣大。新時代需要文藝大師,也完全能夠造就文藝大師!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,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!”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,學校亦為同學們的文藝多元發展積極搭建平臺,引導同學們在文藝活動中守正道,走大道。鼓勵同學們多創新,出精品;支持同學們挑大梁,當主角,讓同學們的文藝感受力像竹筍一樣扎根生長。
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中學部“書法名人堂”用節氣與書法相結合的形式展示同學們的作品,榜書以書寫節氣作為展覽主題,既能感受節氣背后的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,又能了解與節氣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。以此方式生發我校時代新人的新審美文化,根植傳統,面向未來,為國家新人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態審美態度和審美價值觀。
“書法名人堂”,期在不經意間蘊養文藝。至今已三十期整,每一位堂主都堅持書寫個人小傳或創作手記,筆墨和文字,相映生輝。文如其人,書如其人。
第二十三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七年9班 齊譽博
我學習了六年書法,有很大收獲:從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急躁、不耐煩,到后來的成熟、穩重。我體會到了書法的古典韻味,明白了書法的精神所在。書法就像是一條源源不斷的小溪,里面滿是墨香;書法就像是一棵梧桐樹,每一片樹葉都有墨跡。就像書法中的“水”字,清淡卻又能包含萬物。我會繼續學習書法,繼續傳承中國文化!
文:齊譽博/孔菲老師
第二十四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八年3班 陳鵬宇
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,去繁就簡,字形變圓為方,筆劃改曲為直,更便于書寫?!半`人”不是囚犯,而指掌管文書的小官吏。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、楷書、行書各書體,為藝術奠定基礎。我很喜歡隸書的風貌,莊重典雅,樸茂遒古。本次展覽以隸書為主,間以行草,書寫節氣白露,鴻雁來,玄鳥歸,代表暑熱的結束。書寫也正愜意。
文:陳鵬宇/ 李珊珊老師
第二十五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六年10班婁贏予
我參加了這次書法名人堂的展示很開心并且收獲非常大。我書寫的節氣是“秋分”,這個節氣后就開始入涼了。中國的古代文化是非常深厚的,從隸書到楷書,中間的歷史十分悠久。如《論語》中的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?!痹趯W習上也需要這樣。期末學習中,我們也要做到“敏而好學”的精神。書法中國這種傳統文化激勵我繼續前進!
文:婁贏予/鄶中和老師
第二十六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六年7班高夢鴿
孫過庭說:“察之者尚精,擬之者貴似”。學書法,要學會思考,學會觀察。這也是人生成長必須學會和增強的技能,而這些技能只能靠自己去學習和領悟。這就是為什么學同樣的東西,有的人掌握程度差別很大的原因 。
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,讓我更想去完善自己的不足,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斷探索,更加想去深入了解關于歷史、哲學、文學等領域的知識。
文:高夢鴿/于澤老師
第二十七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六年3班李書譯、李展譯
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藝術的精髓,是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。學習書法,可以培養觀察能力、分析能力、表達能力;可以養成細致、專注、沉著、持久的品質;加深了對傳統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,也讓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我國各族的文化和思想。書法是一門高雅的藝術,我們會一直努力學習下去的。
文:李書譯、李展譯/王丹老師
第二十八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六年3班時雨禾
書法是體現美的一種藝術形式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我開始接觸、練習并慢慢喜歡上了書法。它自古就被視為文人士大夫的必備修養,我也希望感受水墨筆畫的藝術魅力,通過努力練習積極參加活動,我體會到了創作的快樂和展覽的幸福。
文:時雨禾/王丹老師
第二十九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六年6班朱禹霖
我從小就喜歡軟筆書法,因為媽媽說字就是“門面”,如果把字寫得規范、整潔、漂亮,那么就會給大家留下好印象從而增強自信心,同時也可以養成良好的品格,使人“心靜”,能夠專心、細心、耐心。寫書法和學習一樣要有高度的學習熱情,誠懇的學習態度,必須一絲不茍、堅持不懈、才能有所成功。
文:朱禹霖/富今幗老師
第三十期書法名人堂堂主 六年8班張思涵
學習書法可以陶冶性情,鍛煉意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,參加進行展覽活動,我還從中學到了許多關于節氣的知識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雖然我在寫的過程中很疲憊,但當作品掛在展覽區展覽的時候,內心卻無比驕傲和自豪,覺得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就如同古人說:“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的一樣。我不能因為這一次的展示而驕傲自滿,會繼續勤奮練習,寫出更好的書法作品。
文:張思涵/李瑩瑩老師
創新是文藝的生命??v觀晉唐,下攬明清。每一個時代的書法,都有新的面貌。雖子昂有“用筆千古不易”之論,然虔禮之言已然道出此間規律,即“質以代興,妍因俗易。馳騖沿革,物理常然”。掌握規律,引導同學們既要有學習前人的禮敬之心,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,增強自我突破的勇氣,逐步實現新時代書法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。
萬石谷,粒粒積累,千丈布,根根織成。以文化人,更能凝結心靈;以藝通心,更易溝通世界。
撰稿:趙焱 攝影:高洪卓 圖片:李東函 編輯:謝紹霞
審核:柳迎春、李明華、李麗莉